- 学院简介
宁波财经学院(Ningbo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宁财院”(NBUFE),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由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宁波大红鹰教育中心举办、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成员、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始建于2001年,前身为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升格为宁波大红鹰学院。2018年11月,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截至2024年5月,有海曙、杭州湾、象山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12个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优势重点专业7个。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拥有教职工千余人。
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2022年)
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2013年)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杭州湾新区博华路77号(杭州湾校区)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丽湾路599号 (象山校区)
- 发展历程
宁波财经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工、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2001年,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由原校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学校现有海曙校区、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体育部等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现有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400人,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31.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拥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才、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市甬江人才工程、市领军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优势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27门;省一流学科4个、市重点学科4个。近五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0项,21篇资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1项,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24项,在校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790项,其中国家级和国际级竞赛获奖1400余项。
学校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在“双创”价值引领下,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改革。与企业共建共管大宗商品商学院、长城商学院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或专业特色学院,不断完善“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获得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在全国同类高校率先成立校企融合的实体创业学院,领先设立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创设商业模式实验室(BM-Lab)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专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学习新空间,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智能监测,促进教学有效度提升;持续开展星级教学优师评选,应用型教师认定,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实施本科生全面导师制,各年级学生组成卷轴式纵向学业成长班,接受学业导师、领航导师等组建的导师团队指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卓越人才成长激励计划,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荣誉学位,助飞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积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大宗商品流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文物保护与文物遗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传播与视觉系统设计、影视制作与影视产业管理等研究领域,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数字经济与开放经济融合创新研究基地、区域产业创新研究2个基地获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区域开放合作与自贸区研究基地等5个基地获批为宁波市第五轮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甬商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为宁波市第一批重点文化研究基地;2022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与国(境)外5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匈牙利科多拉尼·亚诺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各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项目;与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共建的“中国-斯洛伐克丝路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与中东欧合作高校、机构共建了“斯洛伐克教育科研中心”、“宁波-中东欧大学生影视联盟”等;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与国(境)外交流生、交换生项目以及进修与访学活动;每年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国际会议,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和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面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继续坚持“致良知、育实才、立善业”的办学理念,坚守“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的办学理想,秉承“自信、专注”校训,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力争早日建设成为领先的、有改革创新示范价值、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
- 学校领导
汪浩瀚
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春潮
党委书记、副校长
李 羽
副校长
沈云慈
党委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
许锁迪
党委委员、副校长
蒋天颖
党委委员、副校长
吴 勇
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张裕焕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向东
党委委员、杭州湾校区党工委书记
叶晓莉
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妇联主席 - 学校标志
辅助图形

标志诠释
一、设计说明
学校标志主体是一只振翮高飞的雄鹰,中英文校名分别环绕鹰的上下方,整体为一圆形,简洁大气,格调新颖。标志以“雄鹰”、“红心”和“U”为设计元素,并以红色注入“勇气”、“活力”、“青春”的色彩支持。
二、标志形意
1、鹰——振翮高飞,志在万里 “未肯平原浅草飞”,“自有云霄万里高”;标志中的雄鹰目眺远方,展翅劲飞,象征着“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崇高目标”的学校精神,同时也体现宁波财经学院师生自信专注、志存高远、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
2、心——回报社会,大爱无形 标志中雄鹰的翅膀围绕成一个心形,体现举办者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博爱情怀,蕴含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拳拳之心,同时也寓意莘莘学子都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3、U——多元合作,开放办学 标志中雄鹰的翅膀同时也构成U型,代表UNIVERSITY、UNIVERSE、UNITE,一则寓意大学应该是文化的殿堂,是一所兼并包容的UNIVERSITY;二则寓意学校要开放办学,广泛融合社会各界的办学要素和教育资源,努力创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型大学。
三、标志色彩——红色
1、红色代表勇气:如逸气横生之雄鹰,象征着自信、果敢与坚毅。
2、红色代表活力:如澎湃奔腾之热血,体现着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
3、红色代表青春:如鲜艳喷薄之朝阳,象征着阳光事业的无限魅力与美好前景。
- 文化理念
愿景层
办学目标:领先的、有改革创新示范价值、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
精神层
学校精神: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崇高目标
办学理念:致良知 育实才 立善业
教育理念:知行合一 随才成就
准则层
校 训:自信 专注
校 风:崇实 尚新 融合
教 风:正德 精业 厚生
- 组织机构
党政管理机构
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档案馆)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地方合作处)人事处(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申硕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审计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安全保卫部(人民武装部)校园建设与管理处杭州湾校区管委会办公室
教辅及科研机构、直属单位
图书馆实验室与信息技术中心(大数据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招生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校友工作与管理中心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教研究所阳明文化研究所宁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院东钱湖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教育发展基金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宁财后勤服务有限公司
教学机构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象山影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学院公共体育部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纪检与群团组织
纪委办公室工会(离退休办公室)妇联团委
- 学校校歌
校歌《鹰起飞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宁波财经学院官网。本文观点不代表宁波旅游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